首页

女王调教电影

时间:2025-05-29 15:18:11 作者:被评为“太难了”的新版英语教材,真的“难”吗? 浏览量:31640

  中新网太原10月24日电 (记者 杨静)2024年1月至9月,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3.5亿元,第三季度当期增长8.6%;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4229.4亿元,其中,民生支出3365.7亿元,占该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。

新闻发布会现场。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供图

  记者24日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、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“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得上述消息。

 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段萃介绍,近年来,山西省财政部门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级,坚定不移保持民生投入强度。特别是注重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着力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,提高民众生活品质。

  山西财政部门持续增加民生投入。按照“坚持兜底线、注重可持续、提高精准性”的原则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。2023年,山西省民生支出4997.9亿元,占该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.8%,增长7%。今年前三季度,山西省民生支出3365.7亿元,全力保障教育、卫生健康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城乡社区、农林水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。

  “今年全省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140.47亿元,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;省级下达资金55.64亿元支持城镇排水防涝能力提升、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、城市更新行动等重点项目,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。”段萃说。

  切实兜牢社保底线。山西省级下达就业资金17.35亿元,促进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。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两个“只增不减”。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超10亿元,实施“建高地、兜网底、提能力”强医工程,支持推进国家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。聚焦特困群体加强救助帮扶,及时下达补助资金65.2亿元,切实保障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
  不断提升保障水平。山西省财政部门结合财力增长实际,逐步提高各项民生事业财政补助标准,提升惠民温度。去年,山西省对乡村医生岗位补助、居民低保补贴等17项民生政策进行了提标扩面,调整提高全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。今年又继续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标准。

  此外,山西省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,细化工作举措,压实责任链条,全力支持办好各项民生实事。去年下达9.68亿元支持12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。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省政府15件民生实事。截至目前,已下达民生实事省级资金18.48亿元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四川合江:传统村落上演非遗绝活

泉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胡金地介绍,林下套种竹荪是一个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的产业。林和菌是一对“绝佳搭档”:树林可以给食用菌遮阴、提供氧气;而食用菌则可以给树木提供二氧化碳、有机质,促进树木生长的同时还能调节林地内小气候,形成林菌共生的生态群落。除了杉木林,松木林、杂木林、竹林也可以开发种植竹荪等食用菌,目前,下洋镇已有杉木林、竹林、百香果园等三个试验地种植了竹荪。

高微重力、变重力沸腾、微生物研究……来看“神十七”乘组在太空做实验

中华民族历史悠久,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。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。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,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、是文化。要让文物说话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。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,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,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。要增强文化自信,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。

(经济观察)中国货币政策现新提法,如何理解“支持性”?

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11月,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730.6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长2%,其中纺织品出口1288.4亿美元,增长4.6%,服装出口1442.2亿美元,下降0.2%。11月,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51.7亿美元,同比增长6.8%,环比下降1.2%,其中纺织品出口121.6亿美元,同比增长9.5%,环比下降1.9%,服装出口130.2亿美元,同比增长4.3%,环比下降0.6%。

主播说联播丨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“老乡”

展望未来,我国互联网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发展,数字技术创新将逐步推动互联网向智能化迈进,算法、算力与数据的核心作用将更加凸显,中国式网络治理框架加快构建,行业融合应用将赋能价值互联,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。

中企在非洲|尼日利亚第一位女火车司机:中企承建铁路改变我们人生

到了20世纪90年代,时任台当局领导人的李登辉以所谓建立“台湾主体性”为诉求,废止了台湾身份证“本籍”登记,并将其改为“出生地”,让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后代均变成“台湾人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